17 总结
“交我算”团队服务学校高精尖科研创新。自2013年以来,用户数量不断增长,目前包1200多个课题组,5000多位用户,为理工生医文等多个学科提供了学科融合的计算服务。近五年来,支撑用户发表了1000余篇高水平论文,其中包括CNS、PNAS、JACS、PRL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的180余篇。
除服务交大科研之外,平台还持续免费为课程教学提供优质计算资源,帮助计算类实践课程内容模拟真实科研计算场景,提升课程实效。平台亦注重高性能计算人才培养。通过与计算机系联合培养高性能计算方向的学生,以竞赛培养学生对高性能计算的兴趣;同时也通过暑期课程、系列培训和专项奖学金等多种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来用超算。平台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,代表上海交大在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 (ASC) 等超算大赛上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,屡获大奖。
与此同时,“交我算”团队也在不断扩大规模,完善团队建设,努力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。
-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,网络信息中心建设了国内高校最大的计算服务团队,目前团队有32人,在系统管理、用户应用、学科融合、性能优化、教学支撑等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团队提供的学科融合服务模式让科研团队专注科研创新,把研究中遇到的计算问题交给计算团队,有效提升了服务品质,促进了科研创新。除了计算专员队伍建设,网络信息中心还支持每年由学科和计算专家共同培养2名硕士研究生,以促进高性能计算和应用学科交叉人才的培养。
- 在制度建设方面,网络信息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,包含《机房管理规范》等九项设备管理制度和《网络信息中心“交我算”平台资源使用管理办法》等十项管理办法。作为公共服务平台,通过资源分块模式满足各学科、各种类型的计算需求,例如将60-70%资源用于满足重大科研、重大项目的战略性计算需求,将10-20%资源用于支持高性能计算的培训普及需求。
- 在资金运营方面,平台通过学校拨款、机时费收入、合作研究等维持运行。例如对基础研究的计算实施收费,用于日常运行维护,而对于教学及培训实施免费(限定资源)。
- 在日常管理方面,平台秉承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,为用户提供完善的超算使用文档,完备的线下和线上用户培训体系,以及实时的邮件和微信群回复为用户答疑解惑,提升用户体验和使用计算平台的效率。
提供优质的用户服务是“交我算”团队的重点目标。凭借国际化水准的运维和成熟的集群管理经验,计算平台用户数持续增长,运维实现自给自足。团队坚持“用好机器”的既定目标,深化代码优化服务,推广在线自助服务,加强用户培训,更新完善系统软件,大幅扩展存储容量,改进运行环境,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。随着计算能力、存储能力和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,“交我算”平台将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。